“出门就是山,地无三尺平”。这曾是朝天区花石乡梧桐村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路是土路,遇到下雨天更是走不了,时不时地铺上石头才勉强有法过。大伙儿都说,咱梧桐村的人出门要带铁锹,边走边填补。盼天晴后使劲吹风,这样路才能被很快吹干。”昨日,朝天区花石乡梧桐村支部书记杨学忠告诉记者。
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7月,以工代赈帮扶花石乡修公路,涉及花石村、梧桐村、哨楼村共15公里,共投资350万。
得益于此,朝天区花石乡梧桐村食用菌是家家户户的经济来源,更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盼修路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产生活
“过去,我们这里全是黄泥碎石路,交通很不方便,我家的摩托车都骑坏了两辆,卫生条件也相对落后。如今,水泥路通家,房屋换新衣,厨房换上新的沼气灶,卫生间用上冲水蹲便,条件都和城里一样。”在梧桐村5组,村民景桂林向记者细数变化。
要致富,先修路。如何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市以工代赈办等多个单位帮助下,该乡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方位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为菇农提供便捷稳定的电力保障;科学规划并逐村推进农村安全人饮项目,为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协调林业站上门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菇农办理食用菌产业用材林木采伐手续;协调项目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新建并维修村道,为发展产业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盼出路香菇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有了路,产业就有了希望。
该乡积极推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以来,完成了绿色产品认证和“山俊”商标注册,花石乡食用菌种植技术荣获全市科技创新二等奖、全省科技创新三等奖。
梧桐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续有人种植椴木香菇,但由于工序繁琐,规模小、产量较低,一直未取得较明显效益。2006年,该村党支部经多方联系引进河南袋料香菇,通过科学推广示范和市场销售引导,老百姓种植袋料香菇尝到了甜头,种植热情一路高涨。
面对产业发展的快速度与资源再生的慢速度,梧桐村人认为,应提高技术含量、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加强资源培植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因此,花石乡壮大企业及农户的生产能力,使其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通过开展党员帮扶活动等加大对龙头企业与领头人的扶持,制定并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建立“公司+农户”运作方式。
在营销上,花石乡建立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营销协会等。通过协会或合作社的形式来促进生产与发展,提高食用菌产品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截至目前,花石乡种植香菇480余万袋,实现产值2400万元。
盼致富产业高产出百姓高收入
过去,全村绝大部分村民为填饱肚子四处奔波。而今,在家乡就能走上致富路。
记者见到村民张世敏时,她正在大棚里给菌棒注水,一手拿着注射器一手稳住菌棒,反反复复,动作甚是熟练。她笑呵呵地说:“种植香菇又有新技术,又有新设备,发家致富全靠它了!”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践证明,立足本地优势,科学发展食用菌产业,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产业富村,群众增收;有利于真正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梧桐村充分利用良好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努力,梧桐村食用菌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取得显著成效,全村种菇户达152户,种菇户占93%,共发展香菇120万袋,产值可望达到600万元。
“我家从2014年开始大规模种植食用菌,现在有1.2万袋木料,等2016年春节一过,香菇又可以开始采摘,这一批可以实现收入2万多元。”张世敏告诉记者。
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昔日的穷山村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记者 赵敬梅
原标题:朝天梧桐村:以工代赈帮修路发展香菇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