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尽欢歌
——朝天区农业发展纪实
记者 张敏
转型发展地生金,沃野田畴尽欢歌。火热七月,行走在朝天,记者发现,在这片曾经瘠薄的土地上,传统农业生产的烙印已逐渐褪去,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正悄然兴起,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生机勃发、人兴业旺的田园胜景。
近年来,朝天区依托山区自然条件,遵循“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山”文章,着力调整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农业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转变观念:以改革精神引领农业转型
曾经多年大而不强的农业,让朝天区干群明白:思维突破最重要,传统农业必须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农业发展的春天。
立足独特的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朝天区确立了“生态、绿色、高效”的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小水果、藤椒、魔芋、山葵、中药材、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及休闲农业,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该区核桃树总规模达40万亩1000万株,2015年核桃产量实现3.1万吨,连续7年居全省县区首位,全区农民人均拥有核桃树2亩多50余株。高山露地蔬菜复种面积达28万亩,实现总产量75万吨。
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还要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朝天区着力在三大体系上作文章,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耕作方式转变和土地流转。
深化“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主体培育机制,探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1+3”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产业园区拔地起,肥田沃野喜耕耘。伴随着改革创新的步伐,朝天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目前,该区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合组织111个,家庭农场189家,专业大户5000余户,龙头企业规模经营面积达20余万亩,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带动贫困户比例达30%以上。
拉长链条:以产业延伸提升产品价值
传统农业大区如何向现代农业强区飞跃?
朝天区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延伸产业链条,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向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要效益。
其中,四川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正是朝天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四川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6月,位于朝天区平溪乡,是一家从事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占地面积28.9亩。目前,该公司已建设完成脱水蔬菜生产线、酱腌菜蔬菜生产线和国内最先进的蔬菜生鲜气调保鲜生产线,公司酱腌菜年生产能力3000吨,生产品类涉及到榨菜、萝卜、豇豆等10多个系列产品,是广元市规模最大的蔬菜食品生产企业。
2015年,该公司还申请了供澳蔬菜种植基地,顺利通过省、市各级商检部门的验收,基地总面积达4000亩,并与成都海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供澳蔬菜4年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达1.8亿元。预计2016年供应蔬菜50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
玺府科技的山葵加工,裕鑫农业开发的花椒油加工、四川天冠生态农牧即将投产的土鸡加工……一枚枚“链子”,借市场巧手,拓展延伸;一个个产业化项目,在朝天大地,势如破竹,快速推进,“小生产”就此连接上了“大市场”,市场连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龙型”经济凸显,特色农业大区正迅速崛起。
叫响品牌:以品牌战略抢占发展高地
曾几何时,投入少、产出高、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绿色无公害的各种农产品烂在自家也卖不出去。眼看着自家“孩子”的悲惨命运,朝天人痛定思痛,奋起直追,奋发图强,他们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持续推进商标创建、地标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工作,积极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了所有朝天人的共识和奋斗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2014年,“朝天核桃”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曾家山蔬菜”相继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11个农产品及加工品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其中,辣椒、甘蓝、马铃薯8个农特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黄瓜、苦瓜、茄子等5个产品获有机转换产品认证,香菇获有机食品认证。
而如今,朝天核桃已远销浙江、上海、山东、山西等十多个省4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东南亚部分国家,曾家山蔬菜走俏省内外50多个大中型城市,并与今年7月首次实现了直通澳门。
朝天区也成功跻身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重点县区、中国核桃之乡、全省十大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全省农业标准化精品示范区、全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全省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和全省蚕桑产业强区,“朝天核桃滚全球,曾家蔬菜香天下”的美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