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群众构建政治文化家园
——朝天区强化村级组织及阵地建设小记
本网讯(李红举 记者 张玉伟)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让村干部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记者近日来到朝天区采访,欣喜地看到,该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一手抓村级阵地建设,一手抓村干部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干群不断增合力的良好局面。
村组织有了活动场所,村民也有了精神家园
“‘公章随身带,办公靠膝盖’,这是以前村干部办公条件的真实写照。现在,我区村村都有了规范化活动场所。”朝天区组织部副部长杨怀武谈起近年的变化,感慨颇多。2007年以前,朝天区有的村办公用房年久失修,有的村压根就没有过活动场所。基层干部办公没场地,农民开会没场所,农村的日常工作难以开展,村级组织的作用也就难以得到发挥。
2009年,朝天区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在“特殊党费”援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入2071万元资金的基础上,整合4523万元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在全区219个村(社区)按照30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两种规模,建成以服务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努力拓展党员活动、村民议事、医疗卫生、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等六大功能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如今,走进该区的每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能看到统一风格风貌,规范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厅、党员服务点、图书室、医务室等,不但配有电视电脑、崭新的桌椅等硬件设备,更有健全的制度、齐全的档案和充足的学习资料。
该区每年统筹解决资金14万余元,用于远程教育站点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先后培训管理操作人员3000多人次,建成区级远程教育示范站点30个,市级远程教育示范站点5个,建成了核桃、食用菌、蔬菜、仔猪4个远程教育培训产业示范点。
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正在成为村民自治议事、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主阵地,也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引导群众选举能人当干部,带动大家共同走向富裕
该区始终把管理能人和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不仅壮大了基层组织力量,更为小康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2011年初,朝天区村级两委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低2.5岁,25%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选出致富能人246名。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该区积极引导致富能人把个人富裕同广大群众的共同富裕联系起来。平溪乡大竹村党支部书记郑长荣,结合本村实际,把小小的蔬菜做成了大产业,远销省内外50多个大中城市。今年,该村种植高山露地绿色蔬菜5600多亩,实现产量16000余吨,蔬菜种植户人均蔬菜收入7000多元,他在群众评议环节中满意率达到98%。
像大竹村这样的特色产业村,朝天区有100余个。该区采取“多点成面,连面成带”的方式,强力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带创建。目前,该区100里新农村党建示范带和100里园区党建示范带创建成果得到不断巩固,转斗至西北基层党建示范带基本建成,沙河至李家、朝天至柏杨示范带正有序推进。
村干部也是普通人,要让他们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如今的朝天,广大村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今年47岁的沙河镇岳家村党支部书记付岐山,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16年中,把一个“穷村”变成了核桃丰产示范基地,现在他还是“越干越有劲儿”,他说,他要“对得起党和政府真挚的关怀”。
他所说的“关怀”,是朝天区今年按照设下限、不设上限的原则,全面实施村(社区)“三职”干部离职生活补助办法。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发放补助120余万元,共有904名“三职”干部得到定额补助,78名“三职”干部得到一次性奖励,切实让基层干部真正感到了工作有干头、有想头和有盼头。
今年“七一”期间,该区还拿出50余万元,对8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七一”期间受省、市委表彰的先进个人、生活困难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切实让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