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玉伟)传统支柱产业全面升级、清洁能源产业“无中生有”、绿色食品加工走出国门……
朝天工业,高扬振兴发展的大旗,正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子,以令人鼓舞的气势,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以令人称奇的效益,劈波斩浪,扬帆前行。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该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4961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2.3%。
“一枝独秀”
踏上低碳工业发展快车道
11月2日,朝天区海螺水泥二期9兆瓦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安装调试完成,正式并网发电。
在传统印象里,水泥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记者在海螺水泥厂区看到,除了高大的生产设备外,大块的草坪、青翠常绿树生机盎然。
“我们努力打造出绿色低碳的水泥生产流程,用实际成果来颠覆人们以往对水泥生产行业的认识偏见。”海螺水泥公司办公室主任洪全球将记者带到余热发电机房,他介绍说:“这里才是海螺真正的低碳核心部件,从日本引进的18兆瓦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可将水泥生产的综合热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电站自用率为7%,指标居国内先进水平。”
海螺水泥利用余热锅炉回收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的废气,经过热交换后,锅炉排烟进入生产线废气处理系统,利用废气进行余热发电,争取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能源。
2010年8月,海螺水泥配套建设的一期9兆瓦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建成投产,已累计发电0.71亿度。二期现已建成投产,该发电系统年发电可达1.54亿度,能满足该公司水泥生产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每年节约标准煤5.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34万吨。
“百花齐放”
优化低碳工业发展产业链
引进以海螺水泥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有人认为大巴口建材工业基地将是污染的“重灾区”。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朝天人提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以“两化互动”为核心的“四化联动”战略,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路子,建设生态环保型基地。
该区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规划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高端切入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嘉陵江梯级水力发电等项目,提出将朝天基本建成全国知名的新型能源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的目标。目前,芳地坪一期30MW风电、凯迪30MW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年底将取得核准批文并开工建设,八庙沟梯级电站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该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交通物流优势,大力发展核桃产品加工、蔬菜加工、蚕桑、肉禽加工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发展低碳经济,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去年7月,该区对通达金属炉料加工厂实施停产技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今年,全区已关闭落后产能企业17家,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2.08吨。
“今年1至9月,全区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8453万元,增加值84961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7吨标准煤。”该区发改局节能减排办公室主任江涛对记者说。
“生态绿洲”
营造低碳工业发展大磁场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转化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低碳发展为路径。”近年来,该区抓住世界绿色经济潮流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走节能、环保、生态、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引进,招商引资也从“天女散花”升华成“岳飞点将”,科学招商、选商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验证。
“我们灵活运用金融、税收、投资倾斜以及项目扶持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走资源消耗低、能源消耗低、污染低、增速快、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区发改局相关领导说。
该区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7年以来,共投入节能技术改造资金9.323亿元。今年1至9月投入资金2.48亿元,使企业走上了自觉节能、自愿节能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优化能耗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尽可能的实现热电联产,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积极推进“气化广元”项目建设进程,吸引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项目落户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