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闲地到“聚宝盆”
——朝天高寒山区发展越冬蔬菜产业见闻
王鉴 范小群 记者 向德孟
6月3日,在朝天区平溪乡李家村,农民正在采收青翠欲滴的越冬莴笋。
“我去年冬天利用冬闲地,种了4亩莴笋,现在正是上市的时节,莴笋收入可能在1万元以上”。李家村一组农民刘德魏高兴地说。
刘德魏说:“我们这里,过去一到冬季,土地是闲起的,大家每天要么在家烤火,要么上山放牛,要么打牌娱乐,根本无事可做。”
据了解,平溪乡乃至整个曾家山,平均海拔在1600米左右,有“广元小西藏”之称,本地粮食作物仅产一季,大秋作物收获后,土地即进入越冬空闲期,直到次年4月才开始种植农作物。
怎样能使冬闲地成为“聚宝盆”?
近年来,朝天区政府和农业部门下大力气解决“冬闲”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和实验后发现,辖区内冬闲田地的地气、水分充足,即使在冬日,莴笋、大蒜、菠菜等蔬菜作物播种后,覆上薄膜后加盖玉米杆、麦草或树叶,也能提高地温促使蔬菜正常生长。实验证明,利用冬季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冬季闲置土地,增种一季越冬蔬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朝天区为了做大越冬蔬菜产业,组织成立了越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蔬菜种植、管护等环节开展服务。在加大对外营销的同时,引进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链条。企业与基地菜农签订蔬菜订单,既解决了老百姓的越冬蔬菜“销售难”问题,有效规避“菜贱伤农”风险,也保证了企业加工生产的原料需求,提升越冬蔬菜产品附加值。
朝天区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冬天,该区种植越冬蔬菜4万亩,在今年四、五月份上市期间,川北、陕南和成都一带的商贩纷纷前来收购。今年的越冬莴笋卖价0.6—0.8元/斤,蒜苔2.5—3.5元/斤,每亩越冬蔬菜可增收3000—4000元。截至目前,全区越冬蔬菜已为农民增加收入8000万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该区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探索和挖掘越冬蔬菜发展潜力,计划发展越冬蔬菜5万亩,提高复种指数,提升产业效益,为农民开辟更宽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