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焕发新生机
----务实创新的朝天组工之四
科学发展的美好蓝图如何变为现实,归根结底要靠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我区倾力成功打造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品牌。
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规划、启动了18个“春风示范村”建设,按照“年生产总值达亿元或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目标,力争年底建成平溪乡大竹村、曾家镇太平村2个示范村。推行村(社区)党支部及书记“一述三评”。从2009年开始,市、区财政每年拿出33.15万元,对全区村(社区)党支部及书记进行年度考核奖励,村(社区)党支部及书记的奖励面分别达到18%、13%,有效激发调动了基层干部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内动力。选派了10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区直部门挂职跟班学习。平溪乡大竹村党支部书记郑长荣的先进事迹,被省委组织部《共产党人》声像杂志和四川卫视《共产党人》栏目在全省宣传。朝天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代恩国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
搭建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示范户、评星定级、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朝天电视台开通“朝天党建”电视专栏,在朝天门户网站设置“党建之声”专栏,开通“朝天组工微博”,拓宽组织工作直接联系服务党员干部人才和基层群众渠道。实施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四个一”计划,去年来累计发展农民党员306人。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得到市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严格落实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出台了《朝天区党委(党组、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题述职考评办法》,推动书记抓、抓书记。把党委(党组、党支部)书记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考核体系。“七一”前后,25个乡镇、所有区级部门党组织书记分别采取不同形式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述职。
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围绕服务基层群众、强化民主管理、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四大目标”,在全区220个村(社区)建立了村廉勤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廉勤监督员1483人。认真落实村(社区)廉勤监委“七权”,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督促各村(社区)廉勤监委抓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村“两委”决策程序监督、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村组干部履职、信访问题办理等事项的监督,将村级事务从“为民做主”转变为“由民做主”,形成了村支部决策权、村委会执行权、村廉勤监委监督权相互制衡的基层权力结构体系,有效解决村级班子监督缺位问题。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实施了离职村(社区)“三职”干部生活补助和一次性奖励补助发放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对符合条件的村“三职”干部在任职期间受到中央、省、市、区各级表彰的,分别按照5000元、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去年底,兑现了814名符合条件的离职干部、80名符合一次性奖励补助政策的离职干部补助、奖金88万余元,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实施了老党员贫困党员关怀帮扶政策,对80周岁以上且没有退休金等固定收入来源的老党员每人每月按50元的标准给予定额补助。将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提高到6000元、8000元,将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组长的待遇分别提高到600元、560元、450元、220元,切实让基层干部有想头、有干头、有奔头。在灾后重建中,投入资金6300余万元,对全区220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了新建或维修加固,并按照有吊牌、有门牌、有党旗国旗、有工作制度牌、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公开栏、有农家书屋、有医疗卫生站、有10字标语(永跟共产党,人民幸福长)的“十有”标准,进行了规范化打造,切实解决了村(社区)“有钱办事,有阵地办事”的问题。
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为着眼破解基层党建热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实现晋位升级,今年着重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
一是探索实施基层党建“三百工程”。结合村级党组织分类定级情况,通过“自愿报名、逐级遴选、区委审核”的程序,在全区范围内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三类或重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主要履行推动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建三项职责;选派100名“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担任三类或重点村党支部提档升级的指导员,主要做“实事”、干“好事”、解“难事”;遴选100个村实行互帮共建,原则上在同一乡镇内、同一产业带上或乡镇毗邻村展开,主要采取“强弱共建”、“产业共建”和“基础共建”三种模式进行。该项工作于3月上旬正式启动,分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评比三个阶段进行,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力促基层党组织全面实现提档升级。
二是探索建立驻外党组织。充分运用新思维和新方法,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以区委成立“驻外党工委”,统筹管理在外流动党员。在区“驻外党工委”的指导下,以各乡镇建立驻外党组织,不断延伸基层党建工作。3月底,我们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全市首个省外党组织—“两河口乡驻太原流动党支部”,受到了在外务工流动党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四川日报》头版、《广元日报》头版头条、省委组织部“共产党人”等报刊杂志和网站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时,区委出台了《流动党员支部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解决流动党员和其他民工的实际困难,切实让流动党员和外出民工有精神家园和政治归宿,在异地对党组织有认同感、归属感,保持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目前,我们又陆续在新疆、甘肃等地建立了5个驻外党组织,实现了在外流动党员主要集聚地的全覆盖。我区建立驻外党组织工作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三是探索实施“产业党建”。按照重点领域、重点组织、重点人群党的组织和工作“三个率先覆盖”的要求,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发展、党建促进民富”的思路,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主要覆盖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工业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劳务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人群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截止目前,全区共在农业产业中建立党组织7个,在工业产业中建立党组织5个,在劳务产业中建立党组织6个,在旅游产业中建立党组织2个,涵盖19个乡镇3800多名党员。目前这一工作正在有力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抓建,将其打造成为独具朝天特色的党建品牌。
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推进,使党的基层组织融入整个社会肌体中,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党员、干部离群众更近,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