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兴
枇杷村村支书杨斌行走在村里(郭洪兴 摄)
编者按:2013年12月30日,人民网刊发《“独腿村支书”23年坚守 用双拐走出“高率富”》文章后,引起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高度重视并批示。2015年5月25日-26日,王东明书记走进巴中调研“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后,给巴山新居予以了肯定,为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工作点赞。日前,人民网记者再次走进了枇杷村。
人民网成都7月31日电 (郭洪兴)从巴中市沿巴达高速行驶至水宁寺镇下高速,再至一条水泥公路上山,很快就到了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的新居聚居点。
一年多前的枇杷村,“巴山新居”聚居点初见雏形。如今的枇杷村,小洋楼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值得一提的是,一群80末和90后的小伙伴放弃了在城市打拼的机会,自愿回到村子里创业。
产业:80末、90后回村创业了
陈浩宇,1988年出生在枇杷村,在村里上小学时,学校还是土坯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2014年的一天,接到儿时的小伙伴从微信发来的一张村子里的照片,当他从照片上看到原来的穷山村变得如此美丽,便迫不及待回到了枇杷村,决定再也不走了。
“还记得在2014年春节时,我儿时的好朋友从微信上给我传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整齐漂亮的房子旁边还有停车场,然后才告诉说是枇杷山,当时我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村庄。”陈浩宇说,“我立即赶回来了,看到家乡如此大的变化后,决定留下来创业搞养殖。”
接下来,陈浩宇讲出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一个故事,“以前的枇杷村很穷,每家每户都没有钱。记得在7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到天黑时回到家里发现没有晚饭吃。”陈浩宇说,当他问母亲为什么不煮饭?母亲告诉他家里没有柴火。那一夜,肚子饿的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陈浩宇回忆儿时的苦和枇杷村当时的穷,脸上挂着笑容眼里却噙着泪水。他还说,外婆家就住在山的那一边,小时后每次到外婆家玩耍,回来总要艰难地抱一捆柴火回家。
和他一样回村创业的还有:24岁的金朝江,流转土地种植西瓜、丹参和落花生;25岁的焦茂生办起了养鸡场;28岁的曾成华养猪和种蔬菜……
“我们枇杷村的位置成竹竿形,只能够划小后才好流转出去。”村支书杨斌说,他们把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请回来创业,是为了给枇杷村的产业注入新鲜的活力。
另外,枇杷村村委会也流转了120亩地用来培育枇杷和银杏种苗基地,解决村民残疾人就业,收益用来支付村委会的一些开支。
提升:村里修建了“村民议事厅”
村民入住了新居聚居点,村里产业开始发展了。如何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支书杨斌通过“一事一议”专门修建了“村民议事厅”、“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图书馆”等公益设施。
“村民搬进新居后少了原来的堂屋和院坝,我们修建议事厅不仅是用来做调解村民矛盾的地方,更重要是为了村民请客办酒席有一个像样的场地。”杨斌说,但我们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后,给村民使用议事厅专门制定了章程。
以前在枇杷村,村民们要举办学酒、满月酒、坟头酒、谢师宴等宴请,请客的很累,参加宴席更累。
“就拿坟头酒来说,以前我们村有老人去世了,前三年每年都要办酒。”陈浩宇说,如果老人有三个儿子的话,就要请9次客,虽然是一种民俗,但这样的民俗让人觉得很累。
如今,枇杷村的议事厅有了新规定。2013年起,党员干部带头,坟头酒只准办一次;2014年起,村民不准办谢师宴、坟头酒只准办一次。除了这些规定外,更重要的是办酒席不准铺张浪费,一定重视食品安全。
村民们在议事厅办学酒也做了专门的要求,需要本科和本科以上的才能够进入议事厅办酒席。
“村里的孩子考好了不仅能进入议事厅办酒席,同时还有奖励,凡考上本科的村里奖励500元,考上一本的奖励1000元,考上复旦、清华和北大一流学校的奖励5000元。”杨斌说,通过短时间的运行,增强了村里孩子努力学习的氛围。
依托议事厅,村子里还办起了老年协会,现有会员120多人,让村里的老年人娱乐活动有场所。目前,已经举办了两次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内容为科技、卫生、法律和政策解读为主,让村民们在学习中受益。
杨斌还说:“新农村、新农民一定要有新形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千万不要只靠政府,同时也要靠自己。”
枇杷村回村创业青年陈浩宇(郭洪兴 摄)
枇杷村残疾人康复中心(郭洪兴 摄)
图为琵琶村的村民议事厅(郭洪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