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多次游览明月峡,明月峡的雄、奇、险、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奇特的景观,古老的神韵,让人如痴如醉。“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诗人王维的笔下,把明月峡的山势水貌包揽无遗。的确如此。作为嘉陵江最奇峻、最壮丽的一段,明月峡是嘉陵江个性的体现和张扬。它一泄千里的江水,它直插云天的巨壁,它的雄奇诡异、惊险莫测,它的激越飘荡、清幽秀丽,从古至今,不知震慑了、吸引了多少骚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每到明月峡,导游那滔滔不绝的介绍,让人有了美好的记忆。“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明月峡。明月峡峡长两公里,宽百米,江心至峡顶约千米,两岸峭崖壁立,直插云霄。峡中白浪汹涌,一泻千里,有‘天门中断楚江开’之势。它与朝天镇北面嘉陵江谷口处的清风峡遥相呼应,互为姊妹二峡,形成的‘二峡夹一镇’的天堑式地理格局,素有‘明月清风拱朝天’之美誉。”
“明月峡素有‘中国天然交通博物馆’、‘古今交通的活化石’之称。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条宽仅百米的深谷险峡之内,竟密集了古今六种交通要道:一是明月峡顶、朝天关上的古驿道,宋元时期,民房、商店、庙宇、兵营等建筑沿驿道一排儿散开,被南来北往的人们称之为“北门天街”;二是先秦时期沿临江峭壁开凿的栈道;三是嘉陵江沿岸一线纵贯的纤夫道,至今岸边石头上还留有拉纤的痕迹;四是与纤夫道休戚相关的嘉陵水道,先前可由重庆直通陕西略阳,如今已全线萎缩,大不如前了;五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六是上世纪50年代兴建单轨、经90年代改造为双轨的宝成铁路复线通道。古今六道汇集于一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因而明月峡堪称是中国交通发展最生动、最直观、最宏伟、最完整的一座天然博物馆。”
明月峡最令世人惊叹的历史人文景观,则是开凿于春秋末期,后世称为嘉陵云栈、蜀栈的古栈道。李白诗云:“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焉”,即说古蜀王国历史古远,数万年来与陕甘地区、中原大地难通消息,直至栈道修通,“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相传蜀王令“五丁开山”,修通金牛道和栈道时已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秦惠王由此挥军南下,3个月内一举灭掉巴、蜀二国,为其后并吞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月峡扼秦陇入蜀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位十分显要。它上接陕西陈仓道,直达关中渭河流域,与繁华的中原腹地相通,下经飞仙关、剑门关而直通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历代蜀之兴亡,无不由此道发端。秦之灭蜀、刘邦兴汉、诸葛亮拒曹、南北诸朝扩张西南、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此道均为其主要通道,故史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之称。晚清时期,明月峡古栈道几经焚毁,再无修复,又因嘉陵江水道大兴,此风光独占千年之久的黄金通道,竟渐渐废行了。而今所见的明月峡古栈道,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朝天区投入资金1﹒7亿元,在江岸峭壁上,用先秦栈道的旧孔眼,沿“嘉陵云栈”的路线,采用古式制作工艺复原的,仅是千里栈道中的一小段。
自古以来,明月峡就被誉为中国剑门蜀道的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尽情遣兴在明月峡泼散玑珠词藻,抒发才情诗兴,做尽锦绣文章,留下许许多多灿烂不朽的绝唱。如李白的诗描绘了蜀道的艰难险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远舟荡深谷,波涛雷轰鸣。”杜甫也没有少写明月峡:“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乾。”他的诗《龙门阁》、《飞仙阁》、《五盘》更是家喻户晓。而孟郊的《峡哀》“月魄高卓卓,峡窟清沉沉。”也点出了峰奇峡幽之特色。奇妙的山水给了诗人无尽的灵感。面对绝壁如削的峡谷和咆哮翻滚的嘉陵江,刘禹锡写道:“山中花带烟岚晚,栈底江涵雪水寒 ”;而白居易却说:“若使江流会人意,也应知我远来心。”而千年后的清人张问陶,面对此情此景,只能像他的同代人一样叹息了:“此中疑世外,无地著风尘”。
明月峡,原本就是汇聚自然山水精华的画廊,有着无限风光。然而,当大量的文化品质注入这片山水之后,它的山岭、激流里,更有了思想的光泽;它的晨岚、夕照中,就有了人性的灵光。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融合,使明月峡成为令人心驰神往、激情洋溢的胜境。唐代诗人杜牧、李商隐,宋代诗人苏辙、黄庭坚,往返过境明月峡的苏轼、辛弃疾等,他们既是流宦,更是诗坛巨擘,在流放中或感于明月峡的美好风物,或感于自己和被贬谪友人的苦难遭遇、委屈,报国无门的忧愤,而写下灿烂的华章。
置身在这里的山水烟岚中,总能听到关于明月峡的神奇传说、吟山诵水的诗句,眼前还会不断飘逸出那些熟悉又久远的身影,他们仿佛是这山水的精魂,消释人们心中的恐惧,化解人们身上的困倦,使每一个走进明月峡的人,在饱览山水风景时又受到一次文化的洗礼。
历史上曾有不少霸主英豪,在这里拉开架势陈兵布阵,鏖战争杀。公元前206年,刘邦在萧何、韩信、张良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取三秦,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5年,萧何入巴蜀,组织了大批军粮,沿嘉陵江水道往关中运送。行至明月峡,见峡岸巍峨,壁上栈桥凌云,高兴之余,站在船头大声歌曰:“留收巴蜀兮,廪盈丰年。汉王北伐兮,势若拔山。月峡巍峨兮,壁高入天。栈阁连云兮,马啸车喧。舟筏北上兮,粟谷万石。汉军精锐兮,取我中原。”随着雄壮高亢的歌声,萧何统率的船队千帆竞发,越过明月峡,经筹笔驿,浩浩荡荡向北疾驶。
然而猛士震天动地的呐喊,早已在江涛声中消散于无形,金戈铁马的场景,尽被淹没在浪涌之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志在“兴扶汉室”,然而最终事业未竟,只留下长长的叹息在这里。山水依然,而英雄的功业已无踪影,正如唐代诗人罗隐在《筹笔驿》诗中写道:“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江水流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嘉陵江上已经有了汽船。在二十世纪初汽笛声中走出的诗人郭沫若,不像历史上的骚人墨客,震慑于自然伟力,悲叹人类渺小。面对明月峡,他大笔一挥:“莫言‘黄鹤之飞不得过’,神鹰铁翼开云途。莫言‘猿猱欲度愁攀缘’,东风轮下峨眉俯……”开创了新时代明月峡的新诗篇。在当代,写明月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如赵朴初的《明月峡中》一诗把明月峡的巨变描绘得淋漓尽致:“石栈天梯史迹看,车如流水走盘盘。穿岩破壁风雷过,一页轻翻蜀道难。”
“自古江山不负人”。赵洪银、李先钺、黄芝龙等一批广元名彦的诗作,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歌颂改革开放、歌唱家乡热土,题材广泛,诗情真挚。其诗或豪狂或婉丽,或写真或传神,或寄情或感悟,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为明月峡诗歌长廊增添了新的光彩。
遍观天下众多的山水胜地,还没有哪里能像明月峡那样,让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心仪不已。当他们走进明月峡古栈道之后,内在的坚韧、刚烈便显现出来,一种深厚、挺拔的文化风骨、人格尊严便昭然于峡江之上、群山之中。同样,也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明月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吸引,使这里在千百年中,一直有星光闪耀的人物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一生困苦的陆游,在漫长的奔波不定之后,终于在离明月峡不远的剑门关上住了下来,静下心来梳理岁月,凝视高山激流,静观山雨烟岚,体验忧苦压抑后难得的恬静,过上了几年平静而舒心的日子。也是在明月峡,苏轼、辛弃疾,先后从纯朴的民风里、特有的民歌中,吸取了新鲜的营养,他们不仅用《水调歌头》、《满江红》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词,并为宋诗的神完气足带来了新的韵致。杨慎、王士祯、袁枚、李调元、张大千……漫长的岁月中,明月峡的雄浑山水,因吸引了无数深情的眼光而变得情意深厚;朝代更迭中,明月峡不变的山水,因承受了无尽的咏叹,而显得从容又光彩照人,从而使这条古栈道在时空上成为华夏千古文学的一大奇观。
〔作者简介〕粟舜成,笔名沧海一粟、乾坤一笑,1967年4月生,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现任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朝天区作家协会主席。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诗文集《大山情韵》、诗歌集注《诗意明月峡》、民间故事集《传奇明月峡》(合著)、作品综合集《品鉴曾家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