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委书记王菲:
广元全面发力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
川报观察记者程文雯
5月,川北大地春意浓。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阶段,广元干部群众“干”字当头,积极投身当地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书写“治蜀兴川新跨越”的“广元画卷”。
“广元画卷”有哪些特色亮点?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川报观察记者专访了广元市委书记王菲。
川报观察记者:4月22日上午,全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公布,广元获评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市,苍溪县获评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您觉得,2016年脱贫攻坚首战中,广元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
王菲:广元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党中央、省委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放在全市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首位,把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贫困县区如期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同步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举全市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四责一体”聚合力,特别注重保持超常态势。一是切实履责。出台《超常推进脱贫攻坚33条措施》,建立“1+16+6+1”的市县乡村四级作战指挥系统,召开脱贫攻坚千人誓师大会,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精准发力“六化”行动。二是逗硬督责。建立并严格实行“每月督查反馈、季度评价排名、半年分析研判、年度评估验收”制度。组建巡回督查组,进村入户采取交叉巡回督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限期纠偏整改。三是科学考责。建立了集上级考核、日常督查、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的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绩效考评体系。四是严肃问责。对不落实不作为的,考核评优一律一票否决,责任领导一律就地免职,追责问责一律从重从严。开办《阳光问政》脱贫攻坚专题节目,出台《宽容失误失败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五条规定》、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和村组干部有效激励机制等,形成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干、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广大群众自力更生抓紧干的生动局面。
“四化协同”抓精细,特别注重质量效益提升。一是个性化研制规划。在精准识别基础上,严格对标政策规定,突出年度任务,逐村逐户精细查明致贫原因、发展优势和短板、群众脱贫意愿等,采取“上级组织+群众(或代表)+第三方论证”方式,评审规划措施的精准度和可行度,确保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二是清单化兑现政策。厘清中央、省有关政策规定,市县列出细化政策要求清单,乡镇、帮扶干部和村组列出政策落实清单,各级指挥部列出政策兑现督查清单。实行户认领签字、组每月通报、村季度公示、上级全程监督制度,利用信息化平台跟踪、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监督,确保每项扶持政策及时兑现、不走样跑偏。三是项目化落实任务。将扶贫专项年度计划具化为具体建设项目,把村退出、户脱贫分解为工作项目,由各级、各帮扶部门挂图作战、逐项落实。四是标准化管控过程。出台《脱贫攻坚工作精细化管理三十条规程》,对识贫、扶贫、脱贫、提升全过程确立工作标准、查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
“四大机制”补短板,特别注重务实创新突破。一是构建返贫预警阻击机制。对2014—2016年己脱贫村和户,全面开展“回头看”“回头帮”,采取每半年按市1%、县10%、乡100%的比例,随机抽查己脱贫户收入情况的办法,及时发现可能返贫的己脱贫户,严格因突发重病或自然灾害等返贫情况报告制度,对可能返贫的对症施策阻返,做到“帮扶、政策、项目”不变外。深入实施“房前屋后庭园化、村落民居整洁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公共服务体系化、基层治理法治化、新风培育常态化”“六化”行动,实现稳步脱贫奔康。二是构建插花贫困帮扶机制。实行脱贫规划、资金投入、帮扶力量、督查督办、脱贫验收“五个同步”,在全省率先从市县乡三级1071个部门单位、3.7万名干部职工,帮扶1802个非贫困村中6.86万户插花贫困户和2.13万户边缘户,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三是构建群众内生动力机制。坚持短期扶贫、同步扶能、持续扶志。深入开展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群众讲党恩、做新型农民“四讲一做”活动。开展村民素养技能大普查,按需分类分层培训。完善村规民约,普遍实行积分管理,群众感恩意识、主动意识、奔康意识空前高涨,就业创业技能较大提升。四是构建资金管理增效机制。健全涉农投入统筹整合、金融投入财政撬动、社会投入政府激励政策体系,设立“四项基金”,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用好每一分钱,不出半点差错。
2016年,广元有148个贫困村、61035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均占省下达目标的100%。承办全国“十三五”县级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研讨会、全省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助推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等一系列工作会议。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农村产权扶贫模式、超常规推进扶贫攻坚33条措施等得到省委肯定性批示。
今年,我们将围绕利州区摘帽、255个贫困村退出、6.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第二仗!
川报观察记者:广元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除了脱贫攻坚,另外两个战场分别是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已经首战告捷,在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王菲: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基础在于经济的跨越。我们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着力解决长板不长、短板太短等突出问题,坚持大抓项目投资不动摇,发展主引擎作用凸显,坚持产业发展不动摇,不断增强发展支撑。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居全省第6位、川东北经济区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8%、9.8%,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
在项目投资方面,坚持以大项目促大发展,主动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年”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和省稳增长、稳投资、老区振兴发展、脱贫攻坚等系列政策机遇,深化重大项目“四个一批”生成机制、“四个一”推进机制,突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最大引擎。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8.35亿元、增长6%,增速为近六年最高。2017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16个重大项目列入省老区规划实施方案,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广平高速公路等22个重大项目对接工作正全面展开,三江新区路网、南山隧道等200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全市已集中开工项目2批次347个。
在产业发展方面,着眼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构建“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体系。坚持工业强市,出台《支持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大力发展食品饮料、新材料、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工业投资增长15.9%。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图腾·海博春天购物广场、广元物流港上西园区等项目建成投运,苍溪县、利州区分别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突出全域旅游带动,大力推进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一季度实现旅游总收入74.29亿元,同比增长21%。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和道地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优先做大做强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剑门关土鸡、道地中药材四大产业集群,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7个、累计92个,启动幸福美丽新村250个、累计1484个。
川报观察记者:在去年底举行的广元市委七届二次全会上,市委作出了把广元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目前这项工作推进如何?
王菲: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是广元市委、市政府着眼发展大势、立足市情基础,在第七次党代会上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绿色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绿色发展,关系人类安全、人民福祉,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维护我们生存生活的共同家园。二是绿色发展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省委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部署,我们把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作为推进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实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三是在全球气候逐年变暖和内陆城市环境质量严峻的今天,人们对生态气候和康疗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广元作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7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主要河流水质相对稳定且均达到Ⅱ类标准,已有95.24%的耕地经过国家无公害土壤认证,广元绿色、生态资源富集,特色鲜明,基础牢固,具备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最佳条件。因此,我们专门召开了七届二次全会,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决定》,举全市之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最终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
一方面,我们放开视野、鲜明特色、高标科学编制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规划。着力构建“一核、一极、两带、四区、五廊”的建设格局:依托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康体疗养条件,突出“女皇故里”文化品牌和自然山水格局,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以剑门关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整合昭化古城、剑州古城等周边资源,建设剑昭精品旅游区,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增长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建设大蜀道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和嘉陵江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带;彰显特色康养资源,建设唐家河、米仓山高端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曾家山国家农业公园农旅融合示范区和苍溪红色经典与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构筑区际旅游大脉络,促进与大九寨、大秦巴及周边地区旅游大合作,向外辐射打造五条廊道,即蜀道三国文化体验廊道、民族风情文化体验廊道、先秦栈道文化体验廊道、红色文化体验廊道、嘉陵江山水休闲体验廊道。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咬定目标、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见效。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广元行动,加快推进全域实现绿化、彩化、美化、香化、亮化,打造千年古蜀道、百里彩画廊。加强项目包装和建设,加快推进中青城投昭化古城、华侨城剑门关景区等项目,推动五彩曾家山等生态康养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今年西成客专、兰渝铁路全线贯通为契机,加快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毛细血管”建设,畅通旅游“微循环”。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业、有机绿色农业、健康服务业等重点优势产业,提高我市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的基础和竞争力。
(转自2017年5月17日《川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