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政府:
按照2023年监督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深入相关部门、乡镇和各中小学校等单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我区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形成了检查报告。2023年6月26日,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审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实施以来,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创新开展了留守(困境)儿童“2+2”延伸替代服务活动,贯彻实施成效明显。同时,几个方面的工作也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普法宣讲手段单一,宣传教育还需加强。有关部门、乡镇和村(社区)多是通过宣传标语、发放资料或群众会议等作常规宣传,形式单一,加之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不少未成年人由爷爷奶奶履行实际监护责任,其理解能力有限,一般性宣传难以形成群众共识,普法成效甚微。不少家长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尊重未成年人的权益,更不履行监督管护责任,走入未成年人保护的认知误区。很多家长认为管孩子是学校的事,不配合学校管教甚至拒绝学校的家访和帮助;有的平常骄纵溺爱最后无力管教,干脆把问题丢给学校和社会;有的家庭在家校互动中站在学校对立面,把教师对孩子的必要管教夸大成体罚,轻则找学校理论、拨打市长热线,重则纠缠上访,索取赔偿,过度保护。部分未成年学生不服从老师的管束,也滥用“12345”热线投诉“体罚”。
二、公益文化引导不力,不良风气有待改善。公益性文化设施、游乐场所、健康锻炼场地都还较匮乏,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项目还很有限。部分网络游戏通过过关升级、购买装备实现能量提升直至满血复活,对未成年人进行层层引诱甚至精神控制。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想方设法哄骗、偷盗甚至不惜威胁家人,套取家庭钱财用于购买游戏装备。部分未成年人在家庭状况或环境压力等因素作用下,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置自己面临的困境,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及时疏解引导,易被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的未成年人经不起不良社会风气引诱,参与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误入歧途。过度网络游戏及不良文化侵蚀,致使一些未成年人不仅产生厌学弃学情绪而荒废学业、违法犯罪甚至漠视生命,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有逐年上升态势。
三、特殊群体问题突出,留守家庭更需关注。部分未成年人受父母家庭婚姻关系破裂影响,难以完全享受父爱母爱,心理扭曲、性格偏执。一些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但因各种原因又没能进入高中或同阶段其它学校继续学习的未成年人,正值青春叛逆阶段,心智不全,冲动好事,无所畏惧。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总体上还处于监护困难或监管不力状况,既是权益保护的薄弱对象,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易发多发的高危群体。
四、安全监管仍有漏洞,部门协同亟待优化。部分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周边小摊点和流动商贩较多,销售手段隐蔽,管理难度较大。一些不法商贩遇检查时藏匿、检查过后又向未成年人偷售过期食品,化整为零兜售烟支,个别流动摊贩熟食售卖未达到冷藏条件;有些商铺甚至向未成年人租用手机,导致学校收缴手机的管理难度增大。个别寄宿制中学生借周末等假期在返校途中购买烟酒消费。还有些外地人员驾车流窜到偏远农村向留守儿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因其流动性大,且销售额又达不到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起点标准,查处极为困难。教科、公安等多部门虽联合制定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但推动制度执行的措施还不力,制度本身的知晓面、约束力不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同时,在处置涉及家、校纠纷具体问题时,往往是教育部门(学校)单打独斗,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协作不够到位。
审议认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方面多,影响广泛,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定职责,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各项规定,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普法宣传,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健全保护机制,完善设施条件,共同着力,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抓实未成年保护工作。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法律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联动,通过更加丰富的宣传形式和渠道,灵活广泛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全力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知晓覆盖面和影响力。特别是要深入农村家庭,紧紧抓住家庭普法推动家庭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深入宣传宣讲,既要讲清法律,更要教会方法,提升监护人履行未成年人家庭保护责任的思想意识和履责能力。注重用典型事例强化教育引导,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真正实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夯实社会保护、家庭保护的责任基础。学校要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阶段做好宣传方案,既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更要宣传不良行为或社会习气对未成年人的深远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加强德育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未成年人拥有强大健康的心理。
二是进一步加强职责履行。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密切协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市场监管部门要联合烟草、商务、教科等单位,加大对校园周边小商店、饮食店的随机突击检查,创新方式从中学生假期返校途中购买烟酒等行为倒查销售网点;联合公安部门运用现代侦查技术追踪外地流窜作案人员,从严整治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未成年人身体健康。文化部门要协调公安机关加大对网吧、游戏厅、KTV等重点营业性文娱场所的检查执法,从重从快查处毒害未成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违法案(事)件,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教育部门要在培养和引进上再加力,逐步在辖区主要学校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进一步加大校园安全防范硬件投入建设力度,协调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增添措施,促进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落地落实。
三是进一步加强困难扶助。紧紧抓住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管理、困境对象帮扶救助等关键重点,推动分级分类保护,切实抓好各环节工作。民政部门应及时高效抓好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运行,联合教育、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单位,指导各地规范建立并科学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高度关注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整合广大青年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爱心企业人士等参与其中,丰富留守群体学习和生活,进一步抓好“2+2”延伸替代服务,帮助解决留守未成年人的困惑和疑难。各乡镇、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一线干部、儿童督导员和网格员作用,健全困境未成年人动态监测管护机制,切实抓好其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等基本生存生活需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四是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区级各职能部门应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公益文化和公共健康等民生事业,建立多元投入建设机制,从长计议,加快建设推进,不断提升全区公益建设水平,满足群众文化健康需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更多投入,支持建设更多的公益文化设施、公共游乐及健康锻炼场所,丰富未成年人文化体育生活。广泛动员慈善组织、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贤达捐资捐物,积极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贡献力量。通过多方争取和广泛筹集资金和物资加大投入,不断推动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台阶。
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认真抓好审议意见的研究落实,并于2023年10月上旬前将研究落实情况报告送区人大社会委征求意见后,报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