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如珠似胜雪 味有清香幸福来
——四川涪田粮油有限公司大米精深加工现场见闻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燕 刘怀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小小的稻谷,要变成小小的米粒,拢共分几步?
2月19日,记者在朝天区七盘关工业园区的四川涪田粮油有限公司找到了答案。
工序“讲究” 成就清香大米
走进大米精深加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现代化的设备,目测约有两层楼高,拾阶而上,走近机器,“隆隆”的声音不断作响,去石机不断“点头”,谷米分级筛左右摇晃……42岁的工人吴俊武正在巡察机器的工作情况,不时蹲下身来手捧筛出的米粒观察辨别……
“自2月17日(正月初八)复工以来,机器连轴转,18日至19日已加工约60吨大米。快开学了,旺苍县、利州区、朝天区等各学校的订单较多。”吴俊武告诉记者。
稻谷变米,拢共分几步?
吴俊武耐心释疑:“生产出品质大米,要经过20多道工序:去石、谷米分离、抛光、细选、精选、色选……”
“一排加工机器,为什么米机就有3个?”记者刨根问底。
“3个米机‘分工不同’,去糠、抛光……”吴俊武如数家珍:大米抛光是加工精制米、优质大米时必不可少的工序。抛光借助摩擦作用将米粒表面浮糠擦除,提高米粒表面的光洁度,同时有助于大米保鲜。
储存“讲究” 成就品质大米
紧挨着加工车间的是包装运输车间。厂房外停放了一辆货车,如滑梯般的传送带连接着货车车厢和车间,工人把包装好的大米放上传送带,车厢里的工人忙着卸货,垒成小山似的大米几分钟就传送完毕。工人迅即拖着一个红色如“蛙式车”的搬运工具转回搬米。
“这个搬运工具是电动地牛液压叉车,每次最多可搬运2吨米。”公司管理人员姜艳说。工人把叉车瞄准堆放成品米袋下方的蓝色托盘,然后不断上下晃动手柄,很快,垒成小山似的米就被工人轻松拖走了。
“虽然粮食是包装好的,但不能直接挨地存放,必须离地面30厘米,所以下方有托盘,也方便搬运。”姜艳说。
加工车间的另一边,就是原料库。10个标有编号的漏斗式原料仓整齐矗立。据介绍,原料库一次性最多可储存1000吨稻谷,但稻谷周转很快,不会积存很久。工作人员对原料库的湿度、温度、通风等储存因素都会精细把控,保证原材料的品质,让加工后的大米质量更优、更可口。
销售“讲究” 成就千里订单
由于生产线机械化,几个车间只有10余名工人。
“工人都是本地人,我从家步行到公司只需5分钟,月工资5000元左右,包吃住年终有奖金,‘五险’也买了,比外出打工强,腰包一年比一年鼓!”吴俊武谈起收入十分兴奋。
工人收入高,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效益好。虽然该公司收购的稻谷均产自我市,但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包装后,“广元产”便升级为“广元造”,不仅销往本市的一些学校、单位,还通过线上订单翻山越岭到达浙江、甘肃等地。加工后分离的谷壳也是“宝”—酒厂上门收购用来酿酒;米糠也供不应求—饲料厂买来制作饲料。
该公司是朝天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2022年7月建成投产。去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年产3万吨精制大米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注册了“女皇山”“馫域涪田”产品商标,先后通过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今年计划在广元城区建立配送中心,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新建食用油生产线1条,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姜艳笑着说,“虽然企业很年轻,但我们会后发赶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