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传承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梳理出17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项目。
《意见》明确,要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其着力方向包括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与交流合作四大部分。《意见》提出我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目标:在2020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到2025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弘扬中国精神、体现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
《意见》梳理出17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项目,包括: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工程,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工程,最美人文古镇(村落)创建工程,四川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巴蜀书画传承发展工程,传统节日振兴工程,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传统工艺振兴发展工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巴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文化经典诵读工程。
这17个主要项目,大多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两手抓的目标。其中,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已评出10位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未来,将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修建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四川历史名人堂;加强对历史名人遗址故居的修复、保护和利用,对杜甫草堂、武侯祠、三苏祠等名人故居,将集体打造成主题旅游线路。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方面,将开展古蜀文明遗址普查、古蜀文明探源研究,将对三星堆、金沙文明等古蜀文明展开全球巡展提升知名度,以其为主题的影视剧、小说等周边产品也将投入研发。三国蜀汉文化研究传承工程方面,将挖掘三国蜀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创、文旅新项目和新业态。目前,集美食、文创、演出等为一体的三国蜀汉城项目设计方案正在推进。藏羌彝文化保护发展工程方面,将培育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带,开发工艺美术、文创等新兴业态。川剧振兴和地方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工程方面,将编创排演一批经典剧目,实施名家收徒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方面,将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对蜀绣、蜀锦、青神竹编等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及具有突出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和集聚区整体性保护,让非遗变成产业和文旅资源。四川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方面,将打造峨眉派、青城派武术文化品牌,带动产业生态链式发展。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方面,将提升钟水饺、赖汤圆等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实力。(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