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在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区农业局局长 张久全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农业局是主管全区农业行政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行政执法和农业综合服务的区政府组成部门,下设10个行政股室(办公室、财务股、政策法规股、农村合作经济管理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科技培训股、粮油经济作物股、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股、蔬菜股、农机管理股)、3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农能办、区农机监理站、区农技推广中心)、2个未定级别事业单位(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体制管理25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局机关现有在岗干部职工37人,其中公务员11人、参公人员9人、事业人员13人、工勤人员3人、定额人员1人。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13年以来区农业局依法履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立足本职,务实奋进,农业工作显成效
2013年以来,我局牢牢把握“稳定增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工作基调,以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大力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我区农业的突破性发展。
(一)突出特色产业,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快速推进。一是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迅猛。蔬菜产业是我区五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我们把蔬菜作为名片产业持续抓建,形成了“政府大支持、群众大投入、产业大发展、效益大提升、影响大辐射”的格局。①产业基地初具规模。2013年,全区蔬菜复种面积达24万亩,实现产量65万吨,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9万亩。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被纳入广元市城市调节蔬菜基地管理,作为市城区夏秋蔬菜供应补充基地。曾家山蔬菜直供省级机关。②产品结构呈现多元。积极推广名优特新品种,海椒、线椒、甘蓝、萝卜、马铃薯、莴笋等主导产品已成规模,血参、茄子、花菜、四季豆、大白菜、紫甘蓝、西兰花、泰国架豆、水果玉米等特色品种逐步发展。③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引进金田脱水蔬菜加工和梓曾蔬菜精深加工企业2家,目前梓曾公司正在建设厂房,预计今年7月建成投产。在李家乡新建村建立陶园农场,探索出“土地为资本、农民为股民,下要卯底、上不封顶,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截止目前,全区家庭规模经营农场174家,流转土地建立新型家庭农场12.6万亩,年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2013年以来,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规范4家。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14家),实现销售收入1870万元。其中蔬菜专业合作社8个(省级示范社4个)、营销大户226户。④营销半径逐步拓展。注册了曾家山蔬菜网,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作用,探索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曾家山蔬菜已销往成都、重庆、西安、广州、上海、武汉、福州等50多个大中城市,并在大中型市场设立了专销摊位20个。⑤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强化“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注册了“曾家山”、“严大姐”、“珍世源”等4个蔬菜品牌,辣椒、甘蓝、萝卜、马铃薯、香菇、莴笋、花生等7个品种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曾家山”甘蓝、马铃薯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朝天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曾家山蔬菜”成功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朝天跻身于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全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区。我局被市政府授予2013年度农产品品牌建设先进单位。⑥科技生产标准规范。制定了《曾家山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规程》,组建了曾家山蔬菜研究所,加强与省农科院院地合作,落实蔬菜新品种示范园1个,开展甘蓝根腐病防治试验及番茄、辣椒避雨栽培试验两个科研课题,全面启动省农科院高山蔬菜试验站。在平溪乡建立了蔬菜应急集中育苗场,配套蔬菜冷调库3座。⑦助农增收显著增强。2013年,全区蔬菜产值实现7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3700元,基地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6500元,占种菜农户人均总收入的70%以上。二是小水果产业发展有起色。2013年,全区小水果产量达到1.36万吨,预计今年小水果产量可达1.4万吨。特别是沙河樱桃,通过举办两届“朝天沙河樱桃品尝周”活动,价格高达20元/斤,沙河樱桃收入达4000万元,带动全区小水果收入达2亿元。三是其他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广元市玺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曾家镇荣乐村租用农户土地200亩种植山葵;广元市贝森生态林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汪家乡黄泥村流转土地种植茯苓100亩、时令蔬菜100亩;四川普兰泰克公司和广元市魔芋协会分别在汪家乡易兴村租地发展蓝莓500亩、魔芋1200亩,使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
(二)突出避灾农业,推进高产创建,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调整结构、改良品质、防灾减灾等高产创建措施,粮油生产稳步增长。201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3.11万亩,实现总产10.1万吨,比2012年增长0.9%,实现九连增;油料播种面积5.82万亩,实现总产0.59万吨,比2012年增长0.8%。2014年,小春粮食播种面积达17万亩,实现产量3.39万吨,同比增长1.39%;油料播种面积达37890亩,实现产量3030吨,同比增长4.12%。
(三)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后劲,全面提高农业发展实力。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密切关注国家项目投向动态,根据农业发展重点和我区农业特色,积极收集、掌握国家和省、市关于农业项目资金投入信息,主动向上争取农业项目,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增加项目到位总量,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打破门槛制约瓶颈。我区是农业小县区,诸多大项目很难挤进盘子。我局主动向区委、政府汇报,争取区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2013年以来,先后5次到省农业厅汇报工作,省农业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6次到我区检查指导工作。我局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感动了省农业厅领导,破格将“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县项目、农产品加工及粮油补助项目安排到我区实施。三是招大引强农业龙头企业。我局先后派专人入驻山东、远赴北京洽谈招商引资工作,与部分中外合资企业、超市和市场签订了蔬菜产销合作意向协议;成功引进梓椒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朝天,开展蔬菜精深加工。2013年,向上争取农业专项资金7998万元,比2012年增加2018万元,增长33.7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8.5%;完成非税收入7.12万元,比2012年增加1.94万元,增长37.4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67%;招商引资储备项目3个,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个,签约资金2.13亿元,引进到位资金945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1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8%。我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13年度争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和2013年度项目招引工作先进单位。
(四)突出科技生产,实施兴农战略,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全区建立基层农技推广责任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明确2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职能职责,落实乡镇农业用房5280平方米,配套了相应办公设施设备。二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13年以来,全区阳光工程培训1750人,培训新型骨干农民3612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4.3万人次。三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结合全省“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蔬菜产业、粮油高产创建重点乡镇推广“芋=菜=菜、芋=玉=菜、菜=芋=菜”等栽培模式,推进“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建设“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万亩。2013年来,引进蔬菜试验新品种47个,推广15个,推广率达100%;引进玉米、水稻等两杂良种试验新品种96个,主推12个,推广率达99%;引进马铃薯脱毒种薯试验新品种4个,主推2个,推广率达30%。四是抓好病虫害防治和疫情防控工作。2013年以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0盏,使用黄板6.4万张,开展小麦“一喷三防”18.4万亩次,防治稻水象甲4.56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4万亩次,病虫害防治、疫情防控效果明显。我区2012年度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获农业部表扬。
(五)突出按标生产,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25个乡镇监管服务站,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今年,将注入资金1000万元,建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1300平方米,并配套相应设施设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围绕“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要求,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农资市场准入等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设立“无公害农药销售专柜”和检测点8个。2013年抽检农产品样品1140个次,2014年抽检农产品样品3批次82个,合格率均达100%,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控制。三是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阵地。2013年,四川省在我区开展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阵地建设试点,在曾家山蔬菜基地建立了10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站,聘任了10名村级协管人员,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区的试点经验已在全省推广,同时,我局在全市首届农产品检测技术大比武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四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2013年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59个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件,其中一般案件8件,罚没收入2.12万元,比2012年增长222.3%。2014年检查农资经营户239户,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
(六)突出农机监管,发展农机事业,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新建机耕便民道163公里,维修整治机耕便民道73公里,新建电力提灌站1座55千瓦,技改提灌站1 座25千瓦,维修电力提灌站150座,新增提灌机械设施设备2台80千瓦,固定式机电提灌站改制、颁证68座。二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管。2013年以来,检验各类农业机械747台套次,年检审率达87%;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61台、耕整机注册登记800台,拖拉机驾驶证换证95本,核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72本,无重大以上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3年以来,主要补贴机具种类12大类40小类104个品目,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4.7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2305台,直接受益农户2120户。
(七)突出循环节约,发展低碳经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2013年经省人民政府考核,我区被认定为“四川省沼气化县”。截至目前,全区共实施农村沼气国债、省级农村户用沼气、扶贫沼气、退耕还林沼气、法国开发署沼气等项目,总投资9.47亿元,其中财政资金6635.2万元,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3111口,占全区农户的65%;建设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30处7000立方米;率先在全省推广省柴节煤炉灶5.05万户,推广高效低排生物质炉1150台,安装使用太阳能系列产品3600余台套,实现了多能互补。积极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的配套“一建三改”受益农户达70%以上。我区研制的沼液抽提冲厕装置、抽提活塞及底阀装置、沼液自循环沼气池等8项核心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并全面推广使用。
(八)突出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以来,共投入1110.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82.5万元,建设基本口粮田6167亩,治理落水洞2处,整治排洪沟6235米,新建排水沟13.5千米,新建蓄水池95口,整治山坪塘4口,新建田间及沟边生产路12.7千米。加强测土配方施肥,2013年,推广测土配方专用肥4000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8万亩次,实施沃土工程35万亩次,有效改善了全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九)突出农民利益,强化经营管理,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展开。2013年在汪家乡启动的“7+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集体财产产权、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所有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已顺利结束。在此基础上,我区已全面展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已完成航飞任务、相控测量和正射影像图制作,外业调绘全面开始作业,6个乡镇10个村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管理平台建设已进入采购程序,预计8月中旬全面完成全部工作。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2013年以来,共审批“一事一议”6个乡镇,涉及行政村25个、项目28个,总投资1056万元。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进一步规范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25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健全土地流转规章制度。全区现有耕地22.67万亩,2013年有偿流转耕地1.15万亩,流转农户7632户。截至目前,全区流转耕地5.408万亩,涉及农户9320户,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23.9%和农户总数的17.9% 。四是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一折通”,已将2013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2887.61万元,2014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445.43万元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
(十)突出党的建设,强化机关效能,树立农业部门新形象。一是争创学习型机关。以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为重心点,大力开展“月荐一本书”、“会前一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武”和“爱岗敬业之星”评先树优活动,建立奖励机制,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创建廉洁型机关。结合我局实际,通过请专家讲学、观看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件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加强项目源头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强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干部去向公示、限时办结等管理,强化目标管理,严格逗硬奖惩,以制度管人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成立了农业文学艺术分会,利用办公区域的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舞蹈场所等娱乐场地,组织开展文娱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机关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十一)突出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意识,人大建议回复满意度高。一是加强行政许可。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大力宣传学习《农业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发生。同时,将农业行政职权全部纳入全省行政权力基础平台上运行。二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13年以来,我局独立承办人大代表建议8件、协办2件。在办理过程中,我们采取实地查看、座谈沟通、见面交流等方式,对建议内容认真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三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审议意见,我们坚决予以贯彻落实;对区人大安排的各项审议、视察及调研活动,我们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切实将人大的监督转化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无穷动力。
二、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突破瓶颈争跨越
在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局开展工作评议期间,我们与评议调查组一道,通过走访、座谈、听取意见、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等方式,开展了广泛调查,认真听取了机关、乡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全区农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局领导班子深入剖析、认真疏理,仍有许多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一)现有人员编制与职能职责不匹配,需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加强人员配备。一是部分机构不够健全。如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机构不健全,未落实编制,职能弱化,其他编制单位有空编现象。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如蔬菜、小水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凭经验指导。乡镇农技干部中,因“入口不顺”,绝大多数是外行,加之培训较少,致使在岗不懂行、“门外汉”现象十分严重。三是乡镇队伍建设矛盾突出。乡镇农业干部流失严重,年龄结构老化,消极怠工现象突出,青黄不接。
(二)农业管理体制制约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全区机构改革后,因部分职能职责调整,区农业局与食药、工商、质监、国土资源、公安交警等部门存在行政执法和日常管理职能职责交叉的问题,相关部门又缺乏整体联动,制约了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市场整治缺乏联动,管理还不到位;上道路行驶拖拉机执法不到位;土地边界纠纷不明确,土地流转不规范。
(三)“瓶颈”因素影响农业发展,需进一步增强后劲,提升发展实力。一是农业投入乏力。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限。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紧缺,尤其是在产业要素保障、精品农业示范投入上异常乏力。加之我区是农业小县区,农业体量小,大项目门槛高,寻求大项目支撑的难度大,带动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项目整合较多。近几年整合农业项目较多,导致农业项目的建设内容与整合后的项目建设内容不匹配,难以推进农业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弱且少,精深加工缺乏,农业产业链条短,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需求。四是科技水平低。粗放经营的现实矛盾十分突出,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精品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生产者、经营者只注重收益,没有或忽视了质量安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待完善。区、乡、村、组监管队伍人员缺失,年龄老化,没有经费;精测工具缺乏,农产品超标追溯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开展困难。
(五)经济压力致使农业生产受挫,需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农村沼气建设使用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农户举家外出,无人在家使用沼气;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没有喂养生猪,沼气池原材料缺乏;受自然灾害影响,部分沼气池损坏、损毁,没有维修维护。二是耕地撂荒较多。土地布局分散,耕种条件差,种地效益低,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远一点、瘠薄一点的土地全部撂荒,即使是土地肥沃的土地,“廉租”和“送种”现象也普遍存在。现全区土地撂荒面积达5412亩。
(六)机关队伍建设与上级要求尚存一定差距,需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一是专业化和创新型团队还未真正形成,因循守旧、专业化水平低。二是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较低。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明确目标,再添举措,推动工作上台阶
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评议,对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而言,既是一次工作检阅和考验,更是一次鞭策和鼓励。此次会后,我们将认真研究人大常委会的评议意见,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方案,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扎实整改,确保实效。
我们将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总要求,大力实施“1337”战略,即:抓住一个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项建设(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农业体系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农业项目工程、科技支撑工程、创新驱动工程),突出七个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粮油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奋力推进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创品牌,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一是打造蔬菜名片产业。继续围绕“一山一园多点六着力”的工作思路,全力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产业。今年,全力做好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参观点的打造,力争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年底,全区蔬菜复种面积要达到26万亩,总产量达70万吨。二是打造知名品牌。启动“曾家山”蔬菜中国驰名商标创建工作,争创一批特色基地,打造特色品牌,年内完成3个以上有机蔬菜品牌认证,全面提高我区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利用与省农科院建立的院地科技合作契机,建立科研试验和展示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研发、推广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在年内启动农业博览园建设,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要素不齐的问题。四是加强优质产品基地建设。在李家乡建立曾家山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用2—3年的时间创建成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实现我区有机蔬菜基地“0”的突破。全面提升汪家乡蓝莓、沙河樱桃、曾家山山葵和魔芋基地建设质量,同步建设大樱桃、桃类、小脆李等小水果基地,促进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二)稳基础,突出抓好粮油生产。一是落实粮油生产惠农政策,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督促乡镇搞好撂荒耕地复垦,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力争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三是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全区粮油平均单产增长8%以上。四是积极开展科技“三大行动”,推进“四新”示范和“六良”配套,提高粮油生产科技水平,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和病虫害防治面均达到100%。
(三)保安全,突出农业生产监管。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化建设县创建工作,加快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力争年底达到农业部门资格认证、质检部门计量认证的“双认证”标准。加快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阵地建设,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测、生产全过程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加强农机和农村沼气安全管理,确保农机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农村沼气长期发挥综合效益。
(四)抓改革,突出增强发展活力。一是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要求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围绕“确实权、领铁证”的目标,年内颁证率达90%以上。二是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探索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模式,认真研究“三权”分离,给老百姓带来的“红利”和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等政策。结合我区土地资源实际,着力解决“种什么样的田、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根本问题,以放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建立机制和信息交易平台,促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集中,发展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为主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和有利于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督促梓曾公司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尽快建成投产;继续指导金田公司搞好蔬菜精深加工。深入推进农民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四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确保安全运行。
(五)添后劲,突出农业项目建设。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精心筛选和包装好项目,建好项目库,做好项目申报和跟踪。认真实施好在建项目,确保建设质量。二是广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招商举措,继续落实专人入驻山东,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招大引强农业龙头企业。三是主动配合抓好新村和园区建设。结合“蒲羊东”新农村走廊建设,搞好林下种植、“一建三改”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六)树形象,突出行业自身建设。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新村建设抓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理念,努力将行业规划上升为党政的决策部署,增强工作手段,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形成主动担当、扎实工作、创新创造、追赶跨越的工作新局面。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始终坚持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切实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加大教育、培养和管理力度,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塑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政风行风有效转变,确保各项工作创先争优。同时,认真开展学习型机关和文明单位创建,加强服务型队伍和机关文化建设,统筹做好扶贫帮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系统和谐稳定和农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