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照耀着大山,温暖而宁静。深秋的广元市朝天区深度贫困村大滩镇响水村,从山脚到山顶,被五彩缤纷的叶子装点得格外美丽。
一大早,该村五组的赵登武和村民们都聚到村委会坝子里,参加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和有奖知识竞赛。
“现在开始有奖知识竞赛,回答正确的有奖品哈,乡亲们努力挣哟。”帮扶单位朝天区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首先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宣讲后,以群众抽签必答、主持人出题抢答等形式开展精准扶贫知识竞赛。在必答题环节,绝大多数村民都能顺利作答,回答不出的村民,帮扶干部进行个别辅导后,进入第二轮必答抽签。抢答中,大家更是积极踊跃、举手抢答,将活动推向高潮。
“讲政策、有奖竞答,这个形式好,效果好!”在活动过程中,赵登武答对了不少的题目,也获得了不少的奖品,他乐呵呵地介绍,大滩镇响水村地处深山区,山势陡峭险峻,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变化大得很哟,家家户户的房子修得亮堂堂、水泥路通到了院坝头、自来水接到了灶台上……”说起村里的变化,赵登武更是关不上话匣子。以前,赵登武和其他五户村民都住在大山尖上,2016年都易地扶贫搬迁到地势相对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
“天晴看日出,下雨云里走”,因为没有下山的公路,2011年,六户群众商议后投入10多万元,在悬崖上刨出一条机耕道。本想着生产生活肯定能更加便利,但由于弯道急,坡度大,至今连拖拉机都没爬上去过。
“水比金子贵,吃水全靠背。”“年轻的壮劳力,背一桶水最快要30多分钟。”与赵登武一起搬下来的贫困户邱子文介绍,以前住的地方不仅道路通而不畅,饮水也同样艰难。山上没有水源,家家户户都得留一个壮劳力在家,每天天不亮就去背水,由于水源太小,去晚了就只能等上几个小时才能装满一背水桶。洗漱、喂猪、洗衣服等生活用水,都用小水窖里的‘望天水’。遇上天旱,就得到更远的地方去背。
“现在安逸的很嘛,出门不粘泥,衣服天天洗……”2016年,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动员动员大家从山尖上搬了下来,和大家一同搬下来的赵大姐捋捋袖子给大家看,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出行难、饮水难”不仅难倒了赵登武几家人,也是响水村126户群众脱贫奔康的拦路虎。自精准扶贫帮扶以来,帮扶部门全力协调,争取市、区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实施公路硬化工程5.7千米,实现了村组公路、入户路全面硬化;新建便民桥两座,解决了响水、移山、高峰、捍红等周边四个贫困村20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新建蓄水池9口、新安装管道6千米,全村用上了安全自来水。新安装变压器3台、新改造线路4千米,升级通信基站1处,实现移动、电信、联通通信网络全覆盖。
路通了、水来了、电好了,群众放开了手脚发展产业。
“昨天我挖了两窝看了下,效果好得很,今年收入5万元应该轻松。”该村二组的赵银满介绍说,自从通组路硬化了之后,他就开始发展天麻种植。2018年种植天麻种子700多斤,目前已可以采收,预计能产5000多斤,收入5万元以上。
“今年脱贫,一点问题都没得。”地处该村最偏远的贫困户邱永勤,近年来,在帮扶干部多方协调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后,他依靠大山里的丰富林地、草场资源养羊。今年,已滚动发展到120多只,将陆续出售近50只商品养,收入能达4万多元。攀谈中,邱永勤掰着指头算了算,如今,响水村家家户户都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了核桃、天麻、中药材,鸡、羊、牛等种养殖产业,村里还建成泥鳅养殖基地和1000亩核桃产业园,深度贫困的响水村脱贫奔康的产业路也越走越宽。(张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