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在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上
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计划,区人大常委会由城环资工委、教科文卫工委、信访办等工委(室)组成调研组,从5月中旬开始,在常委会副主任邝庆林的带领下,深入部分乡镇、相关区级部门、区内在建公路建设现场,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汇报等方式,对我区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了确保我区今年成功创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6月15日至17日,调研组率领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一行赴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我市苍溪县考察学习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推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体要求,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的建设理念,按照“12345”交通发展机制,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克难攻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功构建“一横三纵三环线”公路路网主骨架,助力农村公路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区有公路4466公里,高速39公里,国道43公里,省县道路21条555公里,乡道81条795公里,村组道路3034公里。2021年4月区交通运输局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5月被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四川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
(一)一张蓝图抓引领,确保规划刚性约束力。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将交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手棋,年初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开篇布局,科学决策,三力齐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坚决破解农村交通壁垒,切实以路通带动人和业兴。一是以规划为引领。立足全区优势、特色、定位、方向等要素,高处谋局、细处落子,提出构建“一横三纵三环线”公路骨架网建设规划,对骨干线路网全面提档升级,加大干线公路与连村道路的建设;对村组路、入户路,以加大路网密度为主,改变路网滞后的现状,努力实现路畅成网,出门上水泥路、出村上干道,快速到中心城区。二是以标准为引领。按照两少两多的理念,针对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少修水泥路多修沥青路,针对农业、林业等特色产业路少穿村多环村,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逐步实现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由绿变美的大提升。三是以功能为引领。按照“一心、三副、六区协同”布局,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人居环境、产业布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路网、水网、林网、田网四网融合,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路网结构,着力实现四通八达,百桥千路连万家的总体农村路网框架格局。
(二)两项制度抓推进,凝聚全员攻坚战斗力。
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作为头号民心工程,创新推行指挥长+路长工作机制,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推进、全员攻坚,以路网建设成效提速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一招见多效。一是务实推行指挥长制。近年来,精心制发《脱贫奔康交通三年大会战》《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区长为指挥长、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副指挥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判调度,一线部署推进,打造放心工程、精品工程。截止目前,新改建农村公路200条2200公里,新改建桥涵50座,其中改建危桥15座。二是务实推进路长制。对“四好农村路”进行细化量化,由区长任区级总路长,区四大班子领导、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县、乡、村道各级路长,确保每个路段、环节、部位都有人盯、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监管。截至目前,共设置区级路长21人,乡级路长108人,村级路长135人,确保路长制全覆盖。
(三)三环相扣抓提升,筑牢安全出行保障网。
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有效解决“四好农村路”资金难筹、建设保守、管护费劲的难题。一是投入模式活。推行党政主导、交通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和社会资本参与,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特别是发挥争跑意识,积极向上汇报,5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8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保障路网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二是建设模式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喇叭口、指示牌、智慧交通等创新亮点,完善优化施工流程,超前规划设计,满足农村长期发展需求。特别是在道路交叉口采取喇叭口建设模式,增大了道路交叉口转弯空间,强化了对通行车辆的引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三是管护模式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五个一”管理标准(即一支养护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内业台账),成立了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达到人员、场所、经费、责任、考核五到位,实现了养护作业常态化,日常管理规范化,养护考核绩效化,养护质量大幅提升。同时,村两委自发成立了党员义务护路先锋队,鼓励群众主动投工投劳,形成了全民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四)四网融合抓统筹,绘就绿水交融新景观。
坚持以“四网”同建为主线,以“能绿尽绿、以绿增美”为原则,以“四好农村路”为龙骨,以随行“水网”为眉线,以“农田林网”为映衬,以“生态长廊”建设为目标,统筹推进路域环境提升、路肩陪护、路宅分家、路田分家等专项整治活动(清边行动),确保做到路修到哪里,管护就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切实形成田在路旁、树随路走、水伴树行的生态景观格局,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路在树中、车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大美意境。截至目前,建成精品绿化路线10条500余公里,打造精品节点60处。截止2020年,全区打造了5条精品样板路线循环圈。曾家山生态环线被网友投票评选为最美农村路(全省第三)。同时,完善了交通标志标线,对重要路段、节点、村庄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了与公安等资源平台信息共享,提高数字化交通监管水平。
(五)五路并进抓功能,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建、管、养的基础上,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持续完善服务设施,推动客运、物流、快递、供销、电商、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加速提升运营服务保障能力,着力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是打造便利畅通产业路。高标准建成大羊快速通道、七盘关国际石材城等园区道路,较大程度提升了朝天经开区硬实力,拉动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了石材、铝合金板材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打造生态靓丽旅游路。为提升道路形象,服务旅游发展,满足群众旅游需求,重点打造了七盘关至曾家山旅游快速通道、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等,建成了罗圈岩乡村旅游环线等一批乡村旅游线路,成为群众周末打卡好去处。三是打造精准脱贫致富路。实行三个倾斜(即向贫困重点村倾斜、向扶贫重点项目倾斜、向重点贫困户倾斜),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建设群众致富路,保证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村庄因交通落后而掉队,受到了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四是打造舒适整洁幸福路。开展路域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排水系统治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路域形象,实现交通沿线环境提升、生态优美、净化亮化、整齐有序的整治目标。五是打造客货运输便捷路。优化农村客运站点布局,坚持以城带乡、客货并举的原则,做到路修到哪里,车就通行到哪里,优化运行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人、车、路一体化协调发展,努力打造村到乡(镇)、乡(镇)到区1小时交通圈,便捷生产生活需要,助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目前,全区拥有货运车辆300余辆,客运站点、快递网点122个,城乡“金通工程”客运线路83条,基本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
二、创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虽然总体推进较好,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区乡两级和相关部门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知晓率偏低、关注度不高,全社会人人重视公路建设,人人支持公路建设,群策群力参与公路建设,人人爱路护路的共建共治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
(二)建养资金压力较大。一是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渠道较单一,上级交通部门补助资金有限,建设资金不足部分需要地方筹措解决,但区本级财力较弱,地方配套压力大,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受建材价格上涨的影响,乡村道路拓宽的建设成本不断增大,新增的路肩、边沟、排水、挡防等附属工程需要同步实施,建设资金的需求量增大。三是已建成的农村公路受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管理、养护的成本持续增加,建设和养护资金需求较大。
(三)生态环境监管薄弱。公路建设属于带状工程,涉及的面积比较大,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废水横流、生态失衡等问题。调研发现,一是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多。二是通乡、通村公路建成后,对裸露的山体和弃土,没有及时采取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生态修复。
(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量大面广,项目分散,由于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跟不上,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特别是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作为业主的村组道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选拔、培养、引进人才的力度亟待加强。
三、对我区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全区上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我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方面的好措施、好做法、好经验,彰显农村公路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汇报对接,经常性保持与部、省的衔接和沟通,及时掌握国家和省的投资动向,花大力气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优化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资金积极参与公路建设,不断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油助力。
(三)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认真贯彻《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工程施工期建筑垃圾、扬尘、废水的管理,施工场地要配备污水处理、防风抑尘、噪声控制等环保设施,加强对施工车辆、设备的管理,防止施工废水、垃圾等污染周围水体。施工后的绿化工作要及时进行实施,减少或避免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四)进一步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建立专业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对业务技能好、爱岗敬业、事业心强的人才,要切实解决好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更好地为我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